小說電影還是有他的好處,
因為電影,我知道了這本小說,
因為電影上映,1~3集的套書打了75折,
讓我可以毫不遲疑的把它買下來。
看這套書花了我不少的時間,
特別是第3集的最後50頁,
我拖了半個月才把它看完,
可能是作者最後下了猛藥,拼命發便當,讓我有點難以接受。
終於,今天我看到最後一個字了,結局收得算漂亮。
花了這麼多時間看,我想不寫點心得是不行的。
1. 飢餓遊戲
作者架構了一個國家"施惠國",
為了鎮壓,並讓各行政區(其實稱為殖民地應該更為恰當)感受到恐懼,
並讓人民了解,自己的生死是如此的掌控在"都城"手裡。
每年舉行這個殘酷的"飢餓遊戲"。
每年12個行政區須抽出1男1女,進行殺戮遊戲,
勝利者僅有一人,所以同一個行政區的人,到最後也是要彼此相殘。
女主角凱妮絲,是一個很自我的人,
但他的自我,卻讓他在這個遊戲中與眾不同,
男主角比德,是一個無可救藥愛著女主角的人。
最終凱妮絲用她的自我叛逆,
讓飢餓遊戲史無前例的同時有2個勝利者。
2. 星火燎原
即便得到了勝利後,
男女主角必須開始令人難堪的勝利者行政區巡禮,
勝利,說穿了,就是踩著各行政區貢品的屍體而得來的。
施惠國總統"史諾"深知在飢餓遊戲最後凱妮絲失控的威脅,
適逢25年一度的大旬祭,
飢餓遊戲會訂出特別的規則,
25年前,是各行政區選處2男2女參賽,
這次的規則,是要每一屆飢餓遊戲勝利者擔任候選人,再選出一男一女參加遊戲,
(看到這裡,真的覺得這招很賤,這方法是都城想的,是史諾想的,但其實是作者想的,
凱妮絲所在的12區,勝利者女生只有她一個,就是讓她沒得選擇,一定要上場。)
這規則更殘酷的一點是,先前遊戲的勝利者,都有著豐厚無虞的生活,
現在居然還需要再度上場拼生死,
這也是告訴各行政區的人民,你們的生死,完全在都城的掌握之中。
第二集的最後算是超展開,
一群人密謀已久的計畫,直接摧毀遊戲的屏障,把參賽者們救了出去。
3. 自由幻夢(英文書名MOCKINGJAY,指的是凱妮絲代表的學舌鳥)
我只能說,這中文名亂寫,害我以為是Bad ending…..
最後一集其實很簡單,就是原本以為已被消滅的第13區還存在,
反攻都城,並且成功推翻施惠國。
-------------------以上只是梗概,以下是心得-----------------------
不難想像為什麼這部小說會改拍成電影,(第一集票房不錯,已經預計要把小說2,3集再拍3集電影。)
因為小說本身就很有畫面感。
第一集:凱妮絲埋葬小芸後,對鏡頭比出三只手指的尊敬手勢,讓我全身起了雞皮疙瘩。
第二集:凱妮絲和比德在小芸的行政區所發表的演說,也同樣令人感到動容。
第三集:凱妮絲最後處決總統也非常有戲劇效果。
每一集架構其實很類似,
飢餓遊戲前,闡述整個世界觀,雖然在各行政區生存,本身就是一個飢餓遊戲。
飢餓遊戲開始,遊戲是真的開始為了生存人殺人的。
小說以女主角的觀點看整個事情發展,
所以會有盲點,混亂,不過還可以理解。
除了每個人在遊戲中如何求生,
勝利者,如何度過殺戮遊戲後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
有人選擇麻痺,有人選擇偽裝。
我很喜歡第二集才出來的芬尼克這個角色,
非常的有魅力,可惜……
凱妮絲的自我,最後阻止飢餓遊戲的繼續,
真的是好結局,我是這麼認為的。
終於~~可以看其他小說了。
話說回來,我其實還沒去看電影版…